Friday, March 13, 2009

締造健康互聯網文化

文匯報
A35 | 文匯論壇 2009-03-13

締造健康互聯網文化

 互聯網文化再引起關注,近日有14歲女生在互聯網展示懷孕相片。不少人擔心互聯網荼毒青少年,更有一些極端的家長打算禁止子女上網。

 我們真的可以避免青少年上網嗎?雖然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財政預算案提及會預留6,300萬元,用以教育互聯網用戶,尤其是年青學生正確安全使用互聯網。對財爺對於青少年使用網絡的關注,社會上普遍認同,問題是如何做得有效深入,讓青年人、家長及市民一同締造健康互聯網文化。

封堵非良策 應教網民自律

 網上暴力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硬暴力,就是指受害人身體受到傷害,例如吉野家網上短片事件,受害人是受到侵犯的。另一個是軟暴力,受害者主要是受言論或報道所傷害,心理受到困擾。例如城大女學生張茆因為搭上某名人,結果給網民圍攻,而她的個人背景,都逐一被公諸於世。結果,她連學期考試也不敢參加,要躲藏一段時間。又或者有人在網上討論區,以「洗版」形式,不停將自己或支持自己的言論張貼,將自己不希望見到的言論變成留言版的較後位置。此外,軟暴力也包括語言恐嚇及誣衊,例如英國女博客謝拉(Kathy Seirra)在網上接連收到死亡恐嚇,被迫宣布取消公開露面。而韓國女星崔真實的自殺事件,就是因為她抵受不住網上言論謠言及指摘而結束生命。

 科技日新月異定會比文化轉變走得更快,健康及安全使用互聯網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由青少年機構作主導,動輒用道德高地,以管教形式去做未必最有效。如果能夠加入資訊科技業界的專業意見,幫助家長及青年人一同認識科技,學會欣賞科技,尤其是幫助家長學懂應用科技去和子女溝通,這樣出來的效果才會相得益彰。

 從長遠來說,一味逃避、禁止互聯網未必有用。筆者相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育網民自律。一直以來,我們的儒家文化是教人自律,而非用重典。因此,健康互聯網的教育,首先要從網絡文化與道德着手,讓青少年理解每一個人都有不同觀點,儘管只是少數意見,也要予以尊重。我們也要對別人的私隱予以尊重及保護,不應因為意氣用事,就胡亂揭人私隱,甚至詆毀誣衊。就算網上可以是匿名世界,大家都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不要濫用言論自由的權利。

 事實上,網絡2.0世界是講求分與享投入的,我們應該多表揚自律有禮的健康網民,鼓勵他們理性地發表意見,並且尊重社會上的多元意見。希望社會及業界人士一同支持及參與,這才能將互聯網安全及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有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