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2, 2011

用科技建設無障礙社會

星島日報 2011-02-12

本來科技就是方便人類,令大家生活得更好,現在似乎有殘障人士卻不幸地被拒諸門外。根據政府資源科技辦公室○八年委託香港大學的調查報告,結果發現殘障人士的電腦使用率為百分之十六點四,接觸互聯網率為百分之十五點一,相對主流社會近八成的比例,有明顯的差距。輔助科技尚未普及固然是原因之一,器材及網頁設計者欠缺相關知識也是重要因素。

無障礙網站未見普及

隨着互聯網的多媒體化,極盡視聽之娛,也滿足我們的感官。但是對於失明、肢體有缺憾及聽障人士,就不是同一回事。本來殘障人士因為身體障礙,最需要上網協助解決生活所需,例如網上繳費、訂購貨品。可惜由於製作無障礙網站需要增加約三成的成本,某一些大型機構(例如部分電訊公司、大型超市、公共服務機構)似暫未有將企業網站變成完全無障礙網站。

當互聯網愈進步,瀏覽版面設計愈見複雜,加上隱藏的重設(Refresh)功能,網站能不斷更新資料,但對於用閱屏器的視障人士來說,每次更新就等於由頭閱讀網頁一次,有時想略過也「無路可走」,結果瀏覽障礙反而比從前更多,這猶如每一次走路都要由頭開始兜大圈一樣,瀏覽者的沮喪真是可想而知!

增設廣東話媒介器材

可惜輔助科技不但價錢問題未能廣泛普及,而且大多數是以英語或普通話為主,廣東話軟件不多。至於網站及電子產品,由於大多數設計者缺乏配合殘障人士使用經驗的知識,暫未能做到無障礙。

猶記得十年前,當年資訊科技署經常在方便的地點(如會展)舉行大型講座宣揚無障礙網站信息,到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年代,大型的講座暫告一段落,也大幅削減了相關撥款,直至最近才開始有轉機,增加了一點撥款,並鼓勵業界、學界攜手合作,為殘疾人士開發及研究輔助科技器材。筆者希望可以開發多些以廣東話或中文為主要媒介的器材,令傷健人士用可負擔的價錢購買相關產品,協助傷健融入生活,利用科技建設無障礙社會。希望相關計畫可以持續,而且有足夠的資源廣泛推廣,對殘疾人士予以合理的資助也是基本的社會保障。

殘障人士若果能夠輔助科技融入社會,多些機構設計網站時能考慮他們的特殊需要,不但提高他們的生產力,也能夠增加他們的信心,體現到「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對社會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呢!

洪為民黃麗芳互聯網專業協會數碼共融委員會

Wednesday, February 09, 2011

檢討各區的公共設施

文匯報 文匯論壇 2011-02-09

檢討各區的公共設施

 香港地少人多,不少中產一家四口只是住在數百呎的單位之內,他們對室外公共遊樂設施需求殷切,尤其有小朋友的家長,就算屋苑有會所設施,也不希望小朋友擠在會所之內,因為病菌實在太容易在室內傳播。

 翻查康文署的網頁,現時共融遊樂設施只有37個,公園31個,平均每區2個,數目少得可憐。加上一些公共設施如遊樂場、公園、劇院並不是位處交通方便地點,或方便有需要人士上落,希望政府能在財政預算案撥款研究公共設施的規劃與運用。

 筆者家附近有一個要15分鐘路程才可以到達的小型遊樂場。如果不選擇「兜路」走,那是沒有方便嬰兒車上落的無障礙設施。明明使用嬰兒車及輪椅上落的人士最需要「就腳」,但偏偏要他們繞道而行,那是什麼的道理?加上遊樂設施位處隱蔽,輔助設施也欠奉,實在需要認真檢討!

 筆者所在屋苑附近不是沒有其他公共空間,但在鄰近大型屋苑外的公共空間真是「吉」的,兩大塊磚頭地,只有少量座椅及「屈就」在細小花盆的「樹木」。如果把其中一塊磚地鋪上軟墊變成共融遊樂設施,又或改建為草地,給小朋友玩樂,大朋友做運動,真是多好。做多點綠化,平衡一下「石屎森林」的緊張生活,可令人心曠神怡!為什麼公共設施未能做到貼心呢?希望有關當局認真考慮一下小市民對公園的需求。

 由於每區只有2個大型公園,如果想帶小朋友去盪鞦韆,那就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下車後再走15-20分鐘路程。想自己舒服一點,那就花60多元乘計程車吧,要走到老遠才可以盪鞦韆又似乎不太合理吧?可是乘公共交通工具去公園的話,沿路的公共設施又不是方便嬰兒車上落,實在令人感到奇怪。

 要檢討公共設施,實在需要成立跨部門小組才行。希望政府能在未來財政預算案撥款處理相關問題,以免浪費公帑去建造不方便市民使用的設施。

黃麗芳 香港菁英會社會民生研究會副主席

Wednesday, February 02, 2011

兔年一同向無障礙網站出發

文匯論壇 2011-02-02

兔年一同向無障礙網站出發

最近平等機會委員會表示將與地產商及公共交通機構商討如何改善無障礙設施,如加設升降機及上落車地台等。為方便殘障人士生活,又豈止是設施無障礙,網站也需要無障礙。

雖然政府資源科技辦公室2008年委託香港大學的調查報告,只有16.4%殘障人士有使用電腦,及15.1%有接觸互聯網率,比主流社會的接近八成使用率,相距甚遠,但這不代表我們在此停步,漠視殘障人士在輔助科技及無障礙網頁設計的需要。

新一代互聯網已再不是靜止的網頁,現在要做到盡視聽之娛,也要有互動元素。加上隱藏的重設(Refresh)功能,網站能不斷地自動更新資料,對於使用閱屏器來瀏覽網站的視障人士來說,每次更新就等於由頭閱讀網頁一次,想略過也無法「逃走」,瀏覽網站反而比從前更有障礙,真是何等諷刺!

 本來殘障人士因為身體障礙,特別需要上網去解決生活所需,例如查詢路線、網上繳費、訂購貨品,網頁設計師未有為針對失明、肢體有缺陷、聽障人士的使用需要,而設計無障礙網站的知識可能是原因之一,更不幸的是部分企業如電訊公司、大型超市、集體運輸機構等未能為設立無障礙網站而投放更多資源、盡其企業數碼社會責任,情況實在令人沮喪。

 為方便殘障人士瀏覽而製作無障礙網站是那麼困難嗎?筆者看來又未必。最近九巴也得到無障礙優異網站的鑽石獎,其網站不單做到W3C的無障礙標準,其版面設計也符合由盲人及傷健協會代表組成的評審團要求。殘障人士可以方便地查詢九巴數百條路線的資料及票價,實在值得一讚。

 猶記得十年前,當年資訊科技署經常在方便的地點(如會展)舉行大型講座宣揚無障礙網站信息,到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年代,大型的講座暫告一段落,也大幅削減了相關撥款,要知道推動企業的企業數碼社會責任、製作無障礙網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事,需要長時間的教育及不斷更新有關網頁設計的知識。筆者期望政府能夠在有關方面投放更多資源,並委託非政府機構研究殘障人士對無障礙網站需要,以鼓勵更多公共服務機構為着殘障人士的福祉,在新一年做到無障礙網站,在兔年「吐氣揚眉」。

互聯網專業協會網絡齊關注行動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