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2, 2010

關注如何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星島日報 施政報告論壇 2010-10-22

關注如何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在今次的《施政報告》有四段是提及國民教育,尤其是在二○一三———二○一四年推行在中小學「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對一眾重視小朋友品格培育及國民身分認同的人士來說,固然歡迎相關建議,我們唯擔心執行上的問題,以及整個社會對該新設立科目的普遍認同與重視。

針對「港孩」培育良好品德

近年「港孩」對社會未來所帶來的啟示已經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變成港孩,任僱主的擔心社會道德下沉,已婚的因為擔心生出「港孩」而不願生育。在中小學推廣「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正正對準「港孩」問題,希望從小培育不但品德良好,認同自己國民身分的新一代,他們長大後愛國情懷自然而生,同時擁有高尚情操。這對香港未來社會的發展十分重要。

究竟如何令「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得到社會的重視。筆者中學時期的經驗也許給大家一點啟示。記得讀中學的時候,公民教育及德育科只是在每星期二節在早上半小時的班主任課中輕輕帶過,雖然我們要呈交一個年終專題報告,但大部分同學都只是在「死綫」前草草趕工了事,我們的重視程度比對同屬價值教育類別的「聖經」一科還低。那是因為「聖經」是要計算學期平均分的,公民教育及德育科只是操行其中一個部分。再者到中四及中五時,「聖經」是會考必修科,大家都不敢太掉以輕心。另一方面,筆者就算沒有花太多心機在公民教育及德育科之上,父母也沒有責怪,因為該科的成績不會在我的會考證書上找到。

以上的經歷看似很功利,卻是香港社會的忠實寫照。如果政府有意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就必須將這個學科擁有和其他如科學、通識、歷史等術科的相同的地位,否則難以得到學校、家長,甚至學生的重視。

再舉一個例子,為甚麼現在家長由以往的漠不關心到現在十分關注「通識教育」一科?那就是因為它是新高中的必修科目,再者,不少大學熱門學科也要求考生在「通識教育」達到某些標準。同樣道理,如果新設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只是可有可無,縱是它得到社會各界在道德高地上認同,也不會得到真正的重視。

大學應納作收生考慮條件

其實想深一層,我們身為中國人,對自己的祖國有所認識,具高尚的儒家情懷,也是正常不過的事,修讀「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和修讀語文和算術一樣重要,壓根兒不是甚麼思想洗腦!因此,筆者希望政府在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同時,也要在新高中文憑試有相應的配合,而大學亦應該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納入收生時考慮的條件之一,政府亦應該帶頭在取錄新畢業生入職時以「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作參考,全面認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對未來社會棟梁的重要性及地位。否則,新設一科就會形同虛設,沒有實際的效用。黃麗芳

香港菁英會社會民生研究會副主席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