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3, 2010

港孩父母的反思

星島日報 2010-08-13

港孩父母的反思

自從「港孩」一詞開始流行,家中的「王子、公主」又多了一個別名。「港孩」是近年才有的現象嗎?我還記得十多年前的《城市追擊》已談及如何教導小朋友的情緒智商(EQ)。每年暑假,傳媒總會拿小朋友的情緒智商、抗逆力及自我照顧能力來談論一番。但是我們下一代仍似乎不甚了了。是誰生下「港孩」?

筆者自問不懂管教,所以努力看家長雜誌和書籍,也有報讀一些家長課程來增值。聽到我的家長同學吹噓用「閃卡」教小朋友認識多少個中英文字,家長雜誌又說小朋友學多個語言會聰明一點。如何教幼兒用好四肢五感,從小學習自理,打好基礎不是比學生字更重要嗎?為甚麼各「港爸」「港媽」深怕遲一點學生字和上興趣班會慢人一步?

過分溺愛反害孩子

不少家長以為小朋友長大後「自然地」學會照顧自己,所以寧可花大部分時間讓小朋友學習十八般武藝。筆者數年前當了一個兒童交流營組長,小朋友們語文和才藝了得,IQ也很高,可惜是捱不了苦,也不會面對挫折。我還記得兩日一夜訓練營完成那一刻,多個五年級小朋友哭着找爸爸媽媽,弄得大會像是刻薄這班「金叵羅」似的。

共同踢走「高分低能」

「港孩」不是今時今日的產物。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菲傭開始輸入之後情況變得明顯。君不見不少人批評八十後不懂照顧自己嗎?筆者有一個八十後表弟,雖然家住公屋,父母所賺不多,卻對這個「金叵羅」百般遷就,結果「金叵羅」成年後沒有一份長久的工作,親友好心安排地盤工作,他又嫌熱嫌辛苦,做了一段時間就不幹了。現在學歷高成績好也未必能找到既舒服又薪優的工作,何況表弟的會考成績簡直嚇人?表弟的例子說明「港孩」未必只會發生在中產身上。

很多孩子問題來自對他們萬般溺愛的家長。一衆家長們太趕時間,例如沒有耐性等待小朋友自己穿好衣服和鞋襪,也沒時間等待讓小朋友自己吃飯,結果事事經常由家長自己或傭人代勞,試問小朋友又如何學會照顧自己?

祖父母對孫兒的嬌縱,也是「港孩」的成因之一。父母忍到手了,老人家的一番「好意」卻拒絕不了。某次我讓我家小寶寶自己拾地上的東西時,祖母已第一時間代勞。有朋友的孩子,十歲仍由外祖母幫他挑魚骨呢!

天啊,我不想女兒變成「港孩」,也不想她將來「高分低能」,未來我要好好學習做一個稱職的家長。為了下一代長大後可以照顧自己,他們比我們活得更好,願各位父母一同共勉。

黃麗芳香港菁英會社會民生研究會副主席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