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09, 2010

冀政府幫助年輕人置業

星島日報
2010-05-09

冀政府幫助年輕人置業

早前城市論壇有講者提及重新推出居屋及首次置業貸款,有機會令八萬五重臨,令樓市一落千丈,這也成了一眾反對重新推出居屋及首次置業貸款的理據。愈來愈高的樓價,未必全是「地產商」及「炒家」的責任,高地價政策為香港特區帶來穩定的收入。筆者只是希望政府可以體恤民情,考慮一些能協助市民置業的措施。

馬鞍山落禾沙項目,補地價為九十五點九七億元,平均樓面成本為三千二百五十元一呎,而同在沙田區的大圍車廠上蓋項目,補地價則為一百一十七點三五億元,平均樓面成本為二千零一十六元一呎。昂貴的補地價金額,樓價高企不下,實屬正常。政府需要庫房收入,由於香港行簡單低稅率制,面對龐大的福利及教育開支,政府必須依賴賣地收入來平衡其開銷。高地價收入也意味着高地價成本,是故,市民有必要「捱貴樓」。

首置貸款刻不容緩

香港有良好的銀行按揭制度,以一些新界「上車盤」計,二百多萬已足夠買一個約六百呎的單位。一家兩口,只要月入二萬多元,應該足夠應付每月萬多元供款。筆者相信,「80後」兩口子,應該有機會做到。現在一眾「80後」年輕人面對的問題是首期和裝修,這筆「投資」可真不少,又以二百四十萬的樓宇作一個例子,三成首期已是七十二萬,連同簡單裝修及家居電器花費約二十萬,總數是九十二萬。一對月入三萬元的夫婦,如果沒有外力協助之下,需要儲蓄多久才可以儲到這個近百萬之數?若兩口子想結婚擺酒的話,要儲蓄的目標就不止一百萬。怪不得年輕人慨歎買不起房子!政府在一九九八年推出首次置業貸款,為合資格的家庭及單身人士提供分別最高達六十萬元及三十萬元的置業貸款,協助市民通過供低息貸款,達成置業心願。政府為此計畫共撥款一百八十億元,令二萬三千七百三十五個家庭及九千七百零二名單身人士受惠。有說在計畫結束後,壞帳情況嚴重,不贊成政府重新推出首貸。

簡化補地價市民受惠

筆者是首貸的受惠者,得以首次置業。雖然之後樓市大跌,等了足足九年才能等到樓價回到買入價,再換另一個大單位,但是沒有那一次政府的資助,筆者可能要多等三五七年才可以「上車」。再者,筆者總算是賺了九年住屋的花費,帳面上是多儲了一點錢。假若有一天,政府重新推出首貸或相類似幫助年輕人置業的措施時,大家不要埋怨自己成為「樓奴」。

至於居屋,有言論指居屋二手市場不流通,所以不贊成重新推出。居屋業主要真金白銀拿數十萬元出來先補地價後賣樓,又似乎較難做到。但是若果能簡化「補地價」問題,居屋市場就有機會「活化」,這也許能幫助市民置業。

讓市民安居樂業,是政府應該做的好事。希望政府能重新考慮協助市民置業的友善措施。黃麗芳

香港菁英會社會民生研究會秘書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