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31, 2010
首期不難儲 80後勿妄自菲薄
首期不難儲 80後勿妄自菲薄
2010年08月31日 星期二
香港經濟日報
撰文:黃麗芳 香港菁英會社會民生研究會副主席
欄名:中產階級心聲
近日政府舉行多個研討會,就「青年人置業」這個議題進行諮詢,了解民意。香港菁英會最近也舉行了一個「青年人置業」研討會,大部分出席者為70後及80後青年。當日討論有不少地方值得我們反思。
青年人希望置業原因有很多,除了置業為中國人傳統價值外,會上有參加者因為青年人的收入要令家人交雙倍租金,父母希望子女成年後盡早遷出,也有些青年人因為3年大學生涯習慣了獨立生活,畢業回家後容易和家人就生活問題發生摩擦,分開居住有助家庭和諧,減低彼此的情感壓力。也有因為兩口子到了適婚年齡,希望結婚之後自設居所,生兒育女。
犧牲享樂 變樓奴怨政府
假設一對戀人月入共20,000元,每月儲蓄6,000元,一年就72,000元,5年就360,000元,如果他們用9成按揭,以現時的息率,要供一個約150萬的細單位也未算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在市區也有這個價錢的單幢樓供應。如果青年人希望自己畢業一兩年就買樓,又或者如研討會上的80後代表所說要200萬以上的600呎私人屋苑單位才叫「入門級」,當天不少70後會眾都覺得未算合理。
筆者自己第一次置業是在新界買了一個百多萬的細單位。兩個人要置業頭幾年就得犧牲享樂、犧牲進修機會、犧牲一點生活質素,犧牲豪華的婚禮。幾乎每天午餐都是「帶飯」,快餐店是經常光顧的地方,每天要坐公共交通工具長途跋涉上班,不過有了自己的房子,這也算是合理的機會成本吧?社會有意見希望青年人置業要量力而為,是有一定理據的。
政府對資助市民置業未有既定立場是無可厚非,因為政府已對最低收入的3成人士提供公共房屋,加上香港已有5成人是業主,置業資助只能讓餘下2成香港人受惠。研討會集中要求重建居屋協助青年人置業,其他具建議性的方案不多。
怕樓市回吐 政府害「上錯車」
有些重點我們不得慎重考慮。當年「首次置業貸款」有一半壞帳,不少申請者因變成負資產而斷供。假若青年人真的成功申請置業貸款,如果樓價不幸下調至2003至2004年水平,屆時很有機會民怨沸騰,罵政府害了青年人「上錯車」,終身變成樓奴。
當我們見證過1997年及2007年的金融風暴、2003年的沙氏,誰敢保證未來5年內再不會有全球金融危機再次發生?對於有可能發生及影響香港5成已置業人士的「負資產」危機,政府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青年人太着眼畢業一兩年只有7,500-10,000元收入,認為自己已錯過香港最繁榮的時代,沒可能儲蓄到首期,這似乎又太妄自菲薄。筆者畢業的1998年,不少同學都是拿9,000至10,000元,結果數年後,儲了一定工作經驗,大家都能憑着個人努力而變成過萬元戶、2萬元戶,甚至3萬至5萬元戶,只是人工的增幅,沒有如90年代初那麼快。
當青年人希望政府資助他們置業時,希望他們有合理的理據之餘,也要有多個具建設性的方案建議予政府考慮。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