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2010-02-26
減稅措施別忘家庭和諧
《財政預算案》對我們中產階層而言,最開心的應該是寬減七成五個人入息課稅,上限六千元,以及寬免全年差餉,每季最高一千五百元。這些短期「派糖」措施,當然容易博得市民掌聲。其實,政府作為一個資源分配者,當財政司司長在制訂預算案時,可否提供一些較長遠又可以宣揚家庭價值的稅務優惠措施呢?
近日坊間熱烈討論要求提供子女免稅額,但是今年財政司司長依然沒有把每名子女的五萬元免稅額調高。特首一邊呼籲市民要生三個,但是免稅額自○五年後又沒有特別提升。中產人士近年入息沒有特別上調,而花在小孩子的費用卻是不斷上升,大家一年又豈只花五萬元在一個小朋友身上?供養子女對我們中產來說真是愈來愈吃力。家長對小朋友的投資至少要十八至二十一年,加上社會對中產家庭的子女支援缺乏,怪不得筆者有不少已婚朋友選擇不生育,他們更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一群,長此下去,人口結構只會愈來愈不健康。提高子女免稅額,也許會吸引多些中產生育,令我們的家庭結構更健康發展。
免稅鼓勵供養父母子女
至於供養父母免稅額方面,現時三萬元供養六十歲以上父母免稅額已經多年沒有增加。雖則政府在○五年新增供養五十五至五十九歲父母免稅額一萬五千元,但是實質上幫助不大。加上政府很荒謬地只容許其中一名子女申請供養父母免稅額,對於兄弟姊妹一同分擔父母生活費的家庭來說,徒添不少家庭爭拗。明明大家都是給父母同一個金額,但是只有其中一個可以享有免稅額,得不到免稅額的一方會感到十分不公平。
當年父母「生多幾個」,就是希望每名子女都平均分擔他們退休後的生活費,對於有兩名子女的長者來說,若每個子女每月給三千元,已足夠其退休生活開銷。將來香港每八名市民,就有一名長者,政府在提供加強長者護理服務的同時,是否應該鼓勵每一位市民照顧自己的父母,令每名供養父母的子女,都可以得到公平待遇,一同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呢?
筆者寧可政府減少一些短期派糖措施,增加一些長遠得益的東西,反正今年少交六千元稅款,幫不上甚麼大忙。不如利用稅務優惠,做一些長遠可以增加家庭和諧的措施,與特首《施政報告》的和諧家庭政策互相呼應。
黃麗芳香港菁英會社會民生研究會
Friday, February 26, 2010
Thursday, February 04, 2010
吸引業主參與大廈維修友善措施
研大廈維修扣稅減中產「肉亦」 [香港經濟日報] 2010-02-05 A34
國是港事 中產階級心聲
紅磡馬頭圍道塌樓事件引起社會對50年以上舊樓維修的關注。其實香港天氣潮濕,高算是高樓大廈也會容易出現大大小小的毛病。根據民政事務總署的資料,樓齡20至40年的大廈數目共有14708幢,單在1981-1990年樓市高峰期,已有接近萬間樓宇落成,這些大廈實在有需要進行「大修」,減慢老化。雖然大型大廈維修對業主來說應該是長遠得益的事,可惜在執行上卻是困難重重,原因是不少小業主都不願分擔每戶數千至萬元的維修費,也不了解怎樣選擇合宜的承建商,有什麼方法可幫助我們小業主呢?
筆者所住的屋苑,樓齡已經超過20年,去年年底進行業主大型維修及翻新工程的諮詢,以便今年中可以開紿相關工程。大廈管理處將詳細標書及圖片在屋苑入口附近張貼近一個月,以便進行諮詢。但是經過多次業主大會,大家仍在討論階段,原因是不少業主不願意付出萬多元的維修費,加上承建商多,投標價又相差百萬元,暫未做到大多數同意的決定。
最近幾年,屋苑內不少單位都有進行大型裝修,原因是樓宇老化,漏水嚴重,實在有需要更換地板、鋁窗、屋內水喉等。大家肯花錢將自己的單位「翻新」,卻不願花錢在整幢大廈維修上,真是令人感到奇怪。難道我們可以將屋外的情況,當作「眼不見為乾淨」嗎?
整幢大廈是大家共同擁有的,維修當然要所有業主一同負責。外牆保養不好,屋內滲水,受害者都是業主自己。再者,進行大型維修之後,不單環境改善了,樓宇壽命也會延長,將來單位的價值也會高一點,為什麼業主們不願付出少於樓價0.5%的錢,犧牲半年的出入方便,一同參與大廈維修呢?
筆者想,政府可否給予業主一些誘因去做維修,除了金錢上的資助外,可否將這些一筆過要付出的大廈維修費用,類似供樓利息一樣,用作業主的個人入息稅的扣稅用途,以減少大家的「肉赤感」。為避免濫用,政府可以規定納稅人每十年才可以申請一次。此外,政府亦可以考慮聘請一些合約工程師,提供專業意見去協助業主立案法團研究工程合約及跟進進度,相信此舉會吸引更多業主願意參與大廈維修。
國是港事 中產階級心聲
紅磡馬頭圍道塌樓事件引起社會對50年以上舊樓維修的關注。其實香港天氣潮濕,高算是高樓大廈也會容易出現大大小小的毛病。根據民政事務總署的資料,樓齡20至40年的大廈數目共有14708幢,單在1981-1990年樓市高峰期,已有接近萬間樓宇落成,這些大廈實在有需要進行「大修」,減慢老化。雖然大型大廈維修對業主來說應該是長遠得益的事,可惜在執行上卻是困難重重,原因是不少小業主都不願分擔每戶數千至萬元的維修費,也不了解怎樣選擇合宜的承建商,有什麼方法可幫助我們小業主呢?
筆者所住的屋苑,樓齡已經超過20年,去年年底進行業主大型維修及翻新工程的諮詢,以便今年中可以開紿相關工程。大廈管理處將詳細標書及圖片在屋苑入口附近張貼近一個月,以便進行諮詢。但是經過多次業主大會,大家仍在討論階段,原因是不少業主不願意付出萬多元的維修費,加上承建商多,投標價又相差百萬元,暫未做到大多數同意的決定。
最近幾年,屋苑內不少單位都有進行大型裝修,原因是樓宇老化,漏水嚴重,實在有需要更換地板、鋁窗、屋內水喉等。大家肯花錢將自己的單位「翻新」,卻不願花錢在整幢大廈維修上,真是令人感到奇怪。難道我們可以將屋外的情況,當作「眼不見為乾淨」嗎?
整幢大廈是大家共同擁有的,維修當然要所有業主一同負責。外牆保養不好,屋內滲水,受害者都是業主自己。再者,進行大型維修之後,不單環境改善了,樓宇壽命也會延長,將來單位的價值也會高一點,為什麼業主們不願付出少於樓價0.5%的錢,犧牲半年的出入方便,一同參與大廈維修呢?
筆者想,政府可否給予業主一些誘因去做維修,除了金錢上的資助外,可否將這些一筆過要付出的大廈維修費用,類似供樓利息一樣,用作業主的個人入息稅的扣稅用途,以減少大家的「肉赤感」。為避免濫用,政府可以規定納稅人每十年才可以申請一次。此外,政府亦可以考慮聘請一些合約工程師,提供專業意見去協助業主立案法團研究工程合約及跟進進度,相信此舉會吸引更多業主願意參與大廈維修。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