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日是我們的新界北邊境考察日。這是不少會友第一次正正式式踏足北區,為何我說是正正式式呢? 因為我們深入沙頭角村考察當地民情。我們見到香港的沙頭角和深圳的沙頭角發展有很大的差異,香港仍是六七十年代的建築, 對面呢, 簡直是豪宅呢!
其實我覺得邊境可以發展為文化旅遊, 由於它幸好沒有發展,正正可以給下一代見證香港的歷史,如果這遍福地給發展的話,下一代就不能擁有這些集體回憶了。只是一點文化保存就可以造福後人。
多謝黃議員的帶領,他說因為香港只發展了23% 土地,比深圳差很遠,所以香港的邊境為深圳豪宅帶來綠化景觀。在這個污染的年代,多一點綠化是好事, 不過就覺得所謂的綠化頗為「求其」,雜草亂生就叫綠化嗎? 好聽說這是「天然」,這可能是沒有人肯理會的最佳藉口。
議員說起魚塘妨礙生態,以我有限的大學所讀ecology 知識, 這些人工的生態根本沒什麼生態價值可言, 難道叫大家不好養魚、不好種菜、不好養禽畜嗎? 人類要食身才可以生存,再者魚塘不是建設在生態價值高的地方之上 (例如濕地), 對人們的影響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不能太執著。
在工作坊我們和生產力促進局的葛明博士及北區經濟事務委員會主席黃良喜議員討論發展北區經濟事宜。我會這樣想, 要發展創新工業的話, 政府的投資不可少。但是在整個預算案只有低至0.51% 科技投放的話, 我們是否真的能夠做到創新呢?
再者發展經濟無可避免就會和當地居民的利益有衝突,因為大家當然想發展旅遊,人流旺自然生意旺, 低技術的工人就有出路。但發展科技未必會帶動很多人流,這是值得深思的。無怪黃議員和葛博士都覺得深港創新科技圈不會是一個physical location, 而是一個concept, 方便通關交流的概念。
我覺得要發展北區的旅遊業的話, 要它成為一個「正貨」中心,第一件事是搞好北區的地標,相信內地來香港的人,不單是辦貨那麼單調,我們應有其他配套吸引他們消費,例如一些介紹香港歷史的圍村, 六七十年代建築物等,如果在每一個景點加上一些註明,在加上一些影相位及賣紀念品的地方,遊客們不單能擁有一個很好的體驗,也會給他們美好的回憶。這些愉快和特別的體會,人們就自然樂意與其他人分享。這些口碑很重要,良好的口碑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建立的。一個出色的品牌也要花上多年時間才會成功。
我也同意上水是一個很好的經濟輻射地點,只要把它做得更有條理,由雜亂變成有序,再加上一些有特色的包裝,商戶做到成行成市是指日可待。
如果能在這個地區加上一些modern 特色會更好,因為香港就是一個摩登的大都會。新舊的結合就是一番新氣象了。
我們應該和對面的祖國擁有和而不同的發展。
這個北區之旅,雖然加插警察盤問的小插曲, 但也是很難忘的經驗。而在旅遊後的研討, 不少會友讚好, 不少人都喜歡這個知識性的郊遊活動呢!
Friday, March 09,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